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三百二十六章:天启六年

第三百二十六章:天启六年(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1石公斤计算,1名士兵一年吃粮大约6石左右,战争时期计算转用消耗,提升一倍,那就是一年消耗12石。100万人一年消耗1200万石。

1300万石粮食,供养全国将近100万军队绰绰有余,至少在粮食一项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必晁盖再用系统补贴了。

这还没有计算蒙古草原各种牛羊骡马肉食、沿海城市大规模捕鱼获得的食品数量。随着将来畜牧业和渔业进一步发展,华夏食谱将进一步丰富。

在工业方面:

工业发展迅速壮大,大宋时期,各大城市便存在大量的市井百姓,这些人没有土地,靠在城池内做手工、帮佣为生,工厂出现后,这些闲散人员进入工厂,弥补了工厂劳动力不足,增加了收入,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居民的数量和生活水平,也繁华了城市,增加了税收,算是双赢。

但文官只能虚封,武将才能实封,这样才可以激发人们从军封爵的欲望。毕竟文臣年年通过考公补充新血和人才,武将却不是年年有仗打出人头地!

同样,武将不能入朝为相,实封的爵爷不能入朝为官,最高只能做到五军都督府大都督。这与西方那种地方侯爵出入宫廷成为国相,卸任之后继续回乡当侯爵截然不同。

因为西方采用的是精英治国,固化阶层统治;而华夏采取普及教育,可以培养源源不断的平民文臣,打破阶级壁垒。这也给文武分治提供了基础。

文武分治,犹如王朝的两只腿,平衡才能致远,任意偏颇一方,都会成为跛子,导致动作越来越畸形。大唐重武轻文、大宋重文轻武,皆不可取。

在晁盖的思绪中,新一年的述职和换届结束,吴用、公孙胜、宗泽毫无意外的再次当选。晁盖亲自为他们任命,这是一种仪式,不可或缺。同时也代表着未来五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施展才华。

目前工厂多为官府承办,私人建厂还受限制。现在的工厂主要是红砖、水泥、陶瓷、玻璃、纺织、晒盐、冶炼、锻造、造船、造车、挖矿等行业。没有蒸汽机,动力更多的还是依靠人力和拦水筑坝利用水流冲击形成转轴动力,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将更多的手工业者集中起来扩大生产规模的集体劳动。但工厂比传统手工业要先进许多,不但增加产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百姓带来了便利。

就拿陶瓷来说,形成了河南汝窑青瓷、河南均台天蓝瓷、杭州官窑青绿瓷、景德镇青花瓷、河北邢州白瓷、浙江松阳黑瓷等多个聚集地,因为这里有优质的瓷土,和成熟的技术工人。在官府大力培养下,将零散的手工业者集合起来,打破师承守秘的藩篱,培养出了越来越多成熟的工人,陶瓷产量比之前翻了将近十倍。

以前手工匠人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在实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作业,不但提高产量,还有官府运输渠道,送往四方销售,甚至直接装船卖向海外。大家都不愁赚不到钱。

而且企业参考一到八级的方式,给工人定级,一级工资最低,八级工资最高。让有技术的老匠人享受高工资高福利,退休之后还有退休金。

当习惯成为一种仪式,成为一种有迹可循的规矩,对政权的稳固无可估量。

天启六年,晁盖没有再外出作战。而是加强了内部建设。

在农业方面:

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集体农庄建设后,得益于集体力量开垦农田、兴修水利,粮食产量稳定提升。已经达到了宋朝巅峰时期的粮税4600万石。

这4600万石粮税,除去2000万石投入市场作为平价粮平稳物价和作为官员补贴,1000万石储存在众多粮仓作为灾年储备,能够用于军事的,只有1300万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