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三百三十二章:北方防线

第三百三十二章:北方防线(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太原继承晋阳遗风,成为后来抵御契丹、女真南下的重要河东重镇,更是在“靖康之难”中,成为金兵南下时,最难啃的“硬骨头”,在那场耻辱的灭国战争中,为北宋王朝保留了唯一的血性和尊严。

当时

金兵十二万大军南下,分成东西两路进军。东路六万金兵顺利击溃大宋八十万禁军兵临开封城。

西路六万金兵却被拦在了太原城下。太原城内,以神箭王禀率领的三千胜捷军为主力,加上七千太原百姓,牢牢挡住了完颜粘罕、完颜银术可前进的步伐。

但开封的宋钦宗懦弱无能,为了让金人退兵,竟然下诏书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太原,古称晋阳。

因多出帝王,又被称为“龙城”。

大宋灭北汉,最惨烈的一战便是在晋阳城。北汉统治集团已分崩离析,官员贪生怕死,武将主张投降,有人甚至主动打开了城门。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汉皇帝和文臣武将都投降了,城内居民却依然不肯归顺宋人。或许是百姓们与宋人的世仇,或许是身处边关千年来战争的洗礼,让太原城内的百姓铁骨铮铮,城破后依旧和宋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

赵光义愤恨于城内百姓的死守,又厌恶龙脉的传说。

于是,破城之日,赵光义一声令下,“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拥有一千五百年辉煌历史的晋阳城,在熊熊烈火之中,化为满地灰烬。

得到宋朝的割让诏书后,金军北归,粘罕让宋廷使者传达了割让诏书,但铁骨铮铮的太原城军民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仍与金军展开血战。

在金军层层封锁下,城内艰难地坚持了八个月,马匹已经吃完,士兵们只好烹煮弓弩皮甲以充饥,百姓则只能用糠秕和干草来果腹......

然而,太原城依旧拒绝了金人的劝降,半个多月后,苦苦支撑的太原城失陷。尽管大势已去,但王禀依旧带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与金军进行巷战。最终,王禀等人投河自尽,金人为了泄愤,将他们的尸体踏成肉泥。

城内虽被焚为焦土废墟,但城墙尚在,城楼也依然屹立不倒。

于是次年四月,赵光义又下令堵汾河之水,倒灌城垣,可怜古城晋阳本是夯土而建,在长时间的水淹浸泡之下,轰然崩塌倾颓。

至此,汉文帝潜龙之邸,大唐龙兴之地,煌煌重镇晋阳城,在反复破坏之下,彻底化为了汾河平原上一缕飘散的烟尘。

但晋阳城被废不过三年,北方辽国见此地人口内迁、军镇降格,势力薄弱,便频频由此突破,进而南侵中原。

北宋应接不暇,只得在晋阳以北三十里、汾河东岸择址重建城郭,这便是后世的太原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