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二百一十五章:复耕秋种

第二百一十五章:复耕秋种(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真正计入史册的,是商周时期自主培育出的冬小麦。可以在秋季种植,冬天休眠,夏季收获,与谷、稻形成了互补,起到继绝续乏,缓解粮食紧张的作用。

这也是中国人口得以冠绝世界的一大法宝。

“兑换冬小麦60万石!”

晁盖一声默念,又花费了30万点财富,将冬小麦存到了仓库中。

按照三亩地一石种子来计算,60万石可以播种180万亩田地。

九月二十四日,濮阳城

封堵完滑县缺口之后,晁盖带领众人到濮阳城驻扎。

民以食为天,这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而是真正生死攸关的问题。

所以,现在摆在晁盖面前的,就是组织百姓,全力以赴恢复生产,抓紧时间把冬小麦种下去。

据说,小麦原产于西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受灾最严重的滑县、长垣、东明、菏泽、兰考、范县六个县,受灾百姓多达百万,如果只是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自行回家播种,怕是他们把种子偷吃干净都种不了一亩田。

“这种时候,就得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黄河大水冲过之后,地面都成了平地,以前的土地边界地标都不见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搞大农场建设,明其名曰:屯田。

受灾的百万灾民中,无地佃户占九成,少地平民占半成,大地主占半成。是想办法赚这90万人的天命值?还是赚那5万人的天命值?

这还用选吗?

英国说他们5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希腊说他们6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埃及说他们7000年前就开始种小麦。

......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小麦的没有具体考究,但是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就发现了大量小麦炭化籽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