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

第三四七章:陛下圣明(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洛州以东,五十余里处。

刘老汉扛着个锄头站在田间地头,看着一望无际的绿色麦苗,心情那是要多爽快有多爽快。

去年下了几场雪,规模不大,但也不小,如今积雪已经全部融化,大地也开始复苏。

扛着锄头在地头上刨了两下,地里水份很多,看到这里,刘老汉的脸上更是露出一副难以抑制的笑容,甚至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如今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冬天虽冷,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

税改给各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是洛州这种中原地区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有些感觉吃力,现在又缩减了税收,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

……

有人欢喜有人愁,洛州城内,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短短一个时辰之后便张贴出了最新的通告。

虽然在洛州城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只能说,这股风波并不大。

因为洛州城内的百姓,还在种地的并不多,倒不是说没有,只是比例不算多。

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只需要在收割前一个月,对田地进行一次灌溉就行了,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只要保持土地不干燥,有点水份也可以。

这样一来,田地的产量自然会骤然飙升。

虽然还达不到后世亩产千斤的水平,但是冬小麦的话,亩产一百四五十斤还是有可能的。

对于一个顺年也只能亩产一百一二十斤的老农民来说,亩产增加个一二十斤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都只是降地租给自己亲人,每年只收取一些租子,或者干脆就卖掉,拿钱来做些生意。

此次的降税对于他们来说,倒是无关紧要。

当然,如果非说没有关系那就是扯淡了。

大唐的课赋,不是看你有没有地,而是按人头来算的,只要是在官府手里拿到地的,无论多少,无论你卖了还是租出去了,课赋都必须要承担,只有那些中男以下和女子才不用纳课赋。

降一成,比例不多,但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不少百姓还是对朝廷的这个政策大呼圣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