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宋锦绣 > 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复燕云的计划

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复燕云的计划(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信提出的调查辽国,从最基础的民生的情况调查,这是一个数据庞大,却不容易被发现的方法,国家的国力,不单单是军队,还有这些最细微的地方的,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的向上。

有时候,大的基础数据,再加上一点点其他的情报,就可以推算出很多的东西,避免了之前,必须要进入辽国高层问题。

辽国是以契丹族为主,他们跟汉族有很大的区别,契丹贵族在辽国又地位超然,他们不可能被策反,也就无法知道更高层的信息,这是北宋之前没有情报的根本。

现在,在大量收集各种数据的前提下,加上位于辽国境内的那些背靠北宋的汉民,最终还是会得到比较系统的报告的。

皇城司的人,第一次介入到了大型的军政计划之中,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可是调动了皇城司收集到的,超过千宗的各种卷宗,系统的分析了辽国的情况之后,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了。

同样的,在目前北宋的领土上面,适合养马的地方不多,也就是刚刚拿下的西北土地,可是在幽云十六州,本身就有养马的传统,到时候,已经消散的静塞军,未必不可能重新的出现。

现在,轮番的讲述,从资金层面上,从物资层面上,再从军队的战斗力上面,一个个的鲜活的例子,放在那里,就算是最保守的,也不敢说绝对不可能,甚至一些乐观一点的,已经在考虑,到底是拿下几个州,或者是全部的州。

仁宗动心了,之前,几乎每年都有一些邀宠的官员,上书关于幽云十六州的提案,他一直按下不提,也不说因此而怪罪,毕竟幽云十六州是政治正确,如果真的追查的话,反倒是冷了这些朝臣的心。

可是,仁宗也不是让人随便的糊弄的,一个连一点点军事都不懂得的人能够计划的,这中间很多都是邀宠的,这些人,明面上不处理,可是很快的,都因为种种其他的问题,一一的处理了。

曾几何时,仁宗不是没想到,真的实现父亲祖父的意念,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这是一个山啊,连西夏都解决不了,从边患变成了心腹大患,整个北宋的财政,因此而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这些如同一座山一样,狠狠的压在了仁宗的心上,他顾不得这些。

看起来还强大的辽国,军队数量实际上是减少了,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么大。

元昊在辽国腹地的攻击,直接造成的杀伤并不算很多,十来万人而已,可是间接上面就多了,一个个部族被灭亡,就算是有幸存者,也都是老弱妇孺。

这些人,不是随随便便就放在那里就可以了,这些人,几乎都必须要守护。

辽国是部族制度的,部族就代表着一切,土地,人口,财富,整个辽国的军队,大部分也都是部族提供的,大的部族,提供的多一点,小的部族提供的少一点,聚沙成塔,才成就了辽国可怕的军力。

现在,这些军队服役,可是后方的部族却已经损失殆尽了,这种情况下,还剩下的老弱妇孺就是他们的牵挂,最少有10万军队,卸甲回田,他们必须要回到部族去,否则的话,在草原上残酷的环境之下,三五年之后,他们的部族就会彻底的消失。

可是现在,贾超昌,韩琦,还有所有懂得军事的官员,一直认可,在东府这边,除了章德象,作为首相,不随便表态之下的,其他人更多是默然,而不是反对,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北宋养士数十年,到仁宗出现了井喷,从他亲政开始,各种的出色的人才不知道凡几,他们都支持,或者是不反对的情况下,这个实现的可能性,就不低了。

韩琦的话语,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这一点,他早就有准备了。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前,摆出来的一切,都是自己方面,无论是换装了长弓,拥有了火药的禁军,还是物资武器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在述说,北宋这边的实力,辽国那边呢?

换成之前,还真的没有办法,北宋对辽国的了解,也就是一些使节,还有一些道听途说的部分,这些不能说不正确,可是时效性较差,时过境迁之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机会,等到北宋知道以后,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