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宋锦绣 > 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

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从秦汉唐宋,一直以来的脉络都相对清晰,或许有所波折,可是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倒退,文明和科技,都是缓慢的稳步的发展,一直都站在世界巅峰。

可是在宋之后,却有两个倒退,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

元朝的屠杀政策,让整个元朝只是占据中原百多年,就不得不退守漠北,重新回到了他们起家的草原,到了明朝时期,继承送的传统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过,好在明王朝还是延续下来。

可是到了清朝,300年的历史之下,最终让中国沉沦,1840年鸦片战争,抛开战列舰和火炮不说的,单纯那个时代,排枪枪毙时代的英军,他们的火枪的射程,大概是在100米到150米之间,绝对还没有超脱弓箭的范畴。

不说神臂弓,床弩这样的大杀器,就算是普通的强弓,灵活运用,在射程上面,也不至于处于绝对的劣势,跟不用说是火枪。

比如说东京汴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兴建了可怕的防御,但这个,只是一个国都应有的体面,其他的,就算是大名府,也没有的兴建足够多的防御。

有一个数据就可以很明确的体现,北宋大名府的城墙,只有区区3600米,也就是3.6公里,平均到正方形上,边长也不过900米,也就是,作为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北宋少有3层以上建筑,房屋的结构又较为宽大的前提下,这个城内,有多少人。

就这样,大名府的建设,就投入巨万,如果不是大名府是扼守北方的咽喉,同时也是水陆交通的码头,这样才能够支撑这么规模的城市,换做别的地方,早就不行了。

打个比方吧,同样归为四京的河南府,也就是洛阳,这个曾经几朝古都,帝王气十足的地方,在北宋,已经只剩下的遗址供人参观了。

在明朝的时候,各种火枪数十种之多的,甚至还有比较精确的火统和连发火统,这些到了清末的时候,全部都成为了笨重火绳枪和鸟统。

一个慢的只能发射一发,然后拿着刀上去,另外一个,也就只能打鸟了。

文明的断层,对于文明时代是一个悲哀,跟农耕相对和平发展的种田文明相比,游牧民族,本就是在不停的厮杀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们身材相对健壮,同时经验丰富,只要有一个胜出者的,就会对中原产生巨大的威胁。

这些褒奖,看似很快张,却没办法说清楚棱堡的可怕,实际上,狄青已经足够的高估了棱堡的防御力了,可是当这个棱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的前提下,狄青才知道,这个棱堡这么的可怕,这是老天爷为北宋准备的,划时代的防御武器。

从战略的意上面来说的,这个棱堡甚至比长弓更加的可怕,如果单纯有长弓,最多就是,增加攻击力,让北宋面对游牧民族的兵马的时候,不至于被动挨打,也拥有反击的能力。

可是棱堡,却是一个的根基,一个让国泰民爱,甚至是让中原文明,再也不至于被游牧民族袭扰的根基。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只要能够把异族挡在国门之外,对于的的农耕民族来说,就是胜利。

农耕先进,在于,他用更少的人手,更少的土地,能够养育更多的人口,或许会因为人口的膨胀,再一次的遭遇危机,可是只要不受到外力的袭扰,却也会很快,从大乱走向大治,重新的起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