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4章 各怀心思

第24章 各怀心思(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大小商人,同样渴望改变,他们希望能够真正在国会发表自己的声音,从而结束特殊经济模式,相比于政斧企业的掌握的生产资源,民间企业所能得到的生产资源实在是太过有限,而且,在商业竞争上,政斧企业又享有各种优势。”

“各所大学的学生们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同样也是国家资源的一部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必须被迫接受国家的调配,固然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却是以损害青年之自由作为代价。”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每一个人都不断的发表着各自的看法和观点,而这些观点无一不是为“政党内阁”的把握加分。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杨度、梁启超等人便有意促成立宪党同明煮党的合并,并最终通过共同的努力促成在中国产生政党内阁,而现在,内阁的违宪,却让他们看到一个机会,一个提前举行下议院大选。

再次举行下议院议员选举,他们自信比保皇党更具优势,因为中等阶层已经厌恶了“钦命内阁”、“士绅机关”,他们需要的表达自己的声音,而保皇党恰恰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在这一点上,作为失败者的杨度,却有着比梁启超更多的认识,因为他一直在反思,反思当年中国为何会走向帝制,为何革命党、立宪党会选择失败,曾经,他认为这是陛下手腕过人,可直到四年前,结束了在欧美十六国的为期两年的考察之后,他才算是明白了根源,根子压跟就不是陛下手腕多么高超,而是中国民众多么“愚昧”。

“经过帝国建元九年来的孕育,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一直在飞速提高。人口一直从农村流向当地的中心城镇,从城镇集结到都市,中国本城市人口从3639万上升至近9910万,人口不足5万的城市从1233个增加到3510个,5-10万的城市从64个增加到171个,10万以上的城市从31个增加到116个,20万以上城市从7个增加到42个。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这些大城市的人口更是达到百万之多。”

听着杨度的讲述,梁启超只是微笑不时点头赞同着,事实上,两个人早已经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多次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中产阶层登场,尤其是伴随产业资本的确立,各个大中城市急剧吸收地方上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以薪金生活者为中心的新中间层不断增长,逐渐将居住地扩展到郊区,中国的人口结构现在已经有了根本姓的变化。

“中产阶层经济比较稳定,思想比较活跃,但却无参政权。因此,寻求政治上的发言权,提高政治地位,以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和保证稳定的生活是中产阶层的共同要求!”

“的确!”

“而且与产业发展相伴随的是国内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按年初农商部发布的资料看,现在我国工矿企业工人超过一千万。工人阶层的成长促使工会组织的产生、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政党的成立。五年前,山西煤矿工人创立“职工义友会”,随后组织了工会,接着“铁工工会”、“铁道工会”等工会相继诞生,现在国内工会一时有旭曰冲天之势,而工会组织工人集会、请愿、罢工,试图通过以“工厂法”为代表的社会政策立法,以争取维护工人权利,固然这一系列的工人活动,给政斧造成了压力,但至今工厂法仍未获得通过……”

不待林长民说完,杨度却不无讽刺的说道。

“儿子的利益,当老子的当然要照顾,十个中国工人,有7个在国营企业工作,通工厂法损失最大的就是国企,国家又要遭受间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岂会通过工厂法?”

章炳麟用力的点下头,尽管他曾是陛下的亲信,但早在九年前,国家确立帝制后,他即退出保皇派,加入了明煮党,在这一点上,他和蔡元培等人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曾入光复会、保皇党,但后来却又都加入明煮党。

“贵族院为勋贵所垄断,而下议院,虽为民选,但却无组阁之权,省、市、县三级议会,又为地方士绅所垄断,因此才有“钦命内阁说”、“士绅机关说”,民宪之权,于中国可谓是从未存在,最近几年,民本主义于中国之所以盛行,当以中产政治诉求不无关系。”

“对!”

肯定的点点头,蔡元培随即说道。

“九年前,在各个大学,学生们闻战争而亢奋,但今曰,青年中倡导政党内阁、缩减军备,却已成主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