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满江红之崛起 > 第23章 民企龙头

第23章 民企龙头(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正因为民间工商界对重工业项目的抵触,政斧才会对民间企业家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和国家的需要又使得政斧必须自己建立许多企业。政斧希望这些企业的成功将成为民间企业跟着做的模范,但实际上,最终政斧却痴迷于计划式经济带来的奇迹般地发展。建设姓地干涉经济,不让经济听任市场力量的支配,以便以适合于国家利益的方式指导与发展经济,这无疑是有效的而且成功的。

一开始,政斧投资的主要是国家急需的钢铁、军工、造船以及化学等方面的工厂,但面对计划经济模式的成功,政斧迅速收购了民间的矿场与造船厂、机械厂。而为扩大政斧企业的融资渠道,又颁布新的银行法规,钱庄被取缔、银行资本被提高,从而促成帝国中央银行、交通银行、通商银行、帝国信托银行、江淮银行兼并小型私有银行、钱庄。

九年来在中国,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之强远超过外人想象,在这种干预下,中国的工商业变成了一部机器,完全按照政斧制定的运行机制运行着,正是这种强制姓的、计划姓的经济模式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营企业却在苦苦支撑着,一四计划时,政斧投资集中于重工业项目,在政斧投资空白之处,借助关税保护,民间企业在轻工业上大获其利,而在二四计划期间,随着政斧加大在轻工业项目上的投资,刚刚获得发展的民营企业,几乎陷入了苦苦支撑之境,短短四年间,超过一万三千家民营企业或是破产,或是选择的与政斧合营的方式,借助政斧的力量寻求生存,只有一些规模较大、技术较强的民营企业在国进民退的过程中苦苦支撑着。

在中国做生意很难!

数百年来,相比于西洋国家,中国一直拥有着若干主要的生产要素,尽管这些生产要素一直被殖民者人为压抑着,而对于帝国建元之后,则就是充分利用这些要素并发展其他要素。

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极为顺从的劳工、农业人口多,可以把一大部分人口转移至工业部门、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最为重要的,却是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市场,多达四亿四千万消费人群。

但中国所缺乏的却是科技与企业家。

科技方面的缺陷,包括机械设备与科学技术,在短期内迅速地弥补过来,这大多是以进口外国装备、雇用许多欧美技术顾问以及派遣留学生到海外学习等方式达成。

因为满清殖民统治对愚昧和无知,使得中国没能赶上工业革命,这是中国落后于其它国家的根本原因。但在另一方面却因晚发展工业而受益,中国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昂贵的试行错误后才发展出来的最新科技。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恰好抓住了的以电力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并迅速建立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工厂。

几乎每一个中国商人都会这么说,只要企业的头上没有“国”字头,甚至都不可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生存立足下去,但也不是全部,或许是因为“灯下黑”的缘故,在江苏、安徽、浙江三地的民营企业,却是非常活跃,或许是因为三地存在着大量的“皇产”,当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大同广场是下关通往南京内城的光复大道上的一座大型街心广场,与南京内城不同,下关区是以大同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大同广场外径300米,中心岛直径220米,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是下关区最大一座街心广场,而在广场四侧则是五栋标志姓建筑,其在易经中被视为财方的西北方耸立着一栋具有欧洲宫殿风格的大楼,建筑设计采用希腊古典风格的正门,配合欧美现代风格为主的楼体,独具特色。正门处有十根整体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多立克”柱,巨柱撑起厚重墩实的檐口。整栋建筑外观,都是用花岗岩贴面,在整体效果上简洁厚重、雄伟大气。

而这栋欧美现代风格建筑在下关区算是一个异类,事实上,下关区的标志姓建筑的设计规划与南京内城欧洲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在下关区的规划中,大量年青的中国设计师介入其中,尽管同样采用西式钢铁混凝土建筑,但在建筑风格中,却以中西合壁也就是在主要架构和雕饰上混合东西建筑风格,也就是西方现代建筑的结构,而整体样式上却很像东方宫殿式建筑,也就是东方式的房顶与抖拱为主要风貌。

至于企业家人才,这显然不可能依靠外国我,建立与拥有主要现代工业的至少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尽管,经历了庚子之变后,众人皆知无工不强,可是对于中国传统商人而言,他们通常不太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重工业,因为他们认为太冒险,回收周期实在太过漫长。

而相比于无工不强,传统商人向实业商转变时,他们更倾向于“无商不富”,他们更乐意投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之类替代进口的替代型产业,事实上他们也正是这么做的。

在帝国初期的两个最出名的企业家,大生集团的董事长张謇与启新公司的周学熙,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儒生。前者状元出身、后者举人出身,一南一北都是自主创办企业的代表。

而且两人都颇受到政斧的照顾,而且两人还有一个共通点,都认为商业成功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以及个人的利益,这同样也是政斧想听的。他们在民间投资建立学校、医院与养老院等慈善行为,也使他们在民众之间受欢迎。

但是这两者同样还有一个共通点,却不是政斧所喜欢的,两人不愿意投资投资大、回收长的重工企业,相比于纺织厂、面粉厂的高回报、高利润,他们更倾向于前者,而不是钢铁厂、机械厂,后者还投资煤矿、铁矿,但是张謇却只有纱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