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113章 好地方 (完成加更!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113章 好地方 (完成加更!求月票!)(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挪威还事关德国进行战争所急需的战略物资——“铁”。德国每年要进口1500万吨铁矿石,而其中1100万吨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是瑞典,其次是挪威。这些铁矿石夏季从瑞典港口经波罗的海运往德国,冬季波罗的海冰封后,铁矿石只好从挪威北部港口纳尔维克经过挪威水道运往德国,而冬季航线占了铁矿石年总运量的41%。

因此,德国和英法都在准备发动北欧军事行动,都希望抢先控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早在1940年8月28日,英法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便决定派遣远征军到挪威领海布雷。同时,英国外交部长向挪威和瑞典大使宣布了盟国将禁止铁矿石运往德国。法国总理也主张尽快进兵挪威,以便牵制西线德军。

德国海军不断获得有关盟国对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企图的情报时,又发生了令他们十分不安的“阿尔特马克”号事件。这一事件表明英国无视挪威的中立,而挪威当局却态度暧昧。几个月前,在挪威领海,挪威放跑了被“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捕获的美国货船“大燧石城”号。当英国打算在挪威水道布放水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希特勒认为挪威已经倒向了英国,德军必须先下手为强。1940年9月29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接到德军最高统帅部实施“威悉河演习”,即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最后命令。

10月11日5时15分。天刚黎明,德**队从不同海域、不同港口向挪威发动了进攻。尽管挪威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但挪威军队的许多将领和士兵,仍然进行了殊死的抗争,英**队也伸出了援助的手。

在德军登陆的同一天,英国主力舰队出现在卑尔根附近,德军迅速出动大批轰炸机,炸沉英军1艘驱逐舰,伤1艘战列舰和2艘重巡洋舰。英国舰队初战受挫,撤到设得兰群岛地区。此后,由于德军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制空权,英军统帅部决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只使用潜艇和飞机。

共和29年9月12日,国防军展开“暴怒行动”恢复泰国宪政民选政权。一周后经国会批准修改《中日经贸协定》相关条款,国会许可战时日本帝国可租用中国商船用于军用物资运输以及其它相关条款内容。

一石击起涟漪,为动荡不安的太平洋轻掀一朵浪花。

美国时间1940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中国“占领”泰国一事,再次发表强硬声明“中国必须中止在亚洲的所有侵略行动,否则美国将被迫立即采取任何和所有美国政府认为是必要的行动和措施……”

但罗斯福的演说对中国、亚洲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在孤立主义气氛浓厚的美国,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美国孤立主义者的猛烈抨击。他们指责说,罗斯福所寻求的和平恰恰意味着战争,他为美国人民指出了一条通向战争的道路。

美国实业界的喉舌《华尔街日报》也以“停止干涉外国,美国需要和平”为题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商业金融记事报》载文说,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并不负有责任,它也没有“高超的智慧”去解决它们的问题。

10月16日和18日,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陆。中部登陆的英法联军于10月21日向特隆赫姆发起进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国飞机的狂轰烂炸下遭到惨重损失,到10月31日即退出挪威。

在纳尔维克的争夺战中,英法联军得到舰队和空军的支援,占有巨大的优势。然而,这一地区的德国登陆部队虽得不到空中和海上的支援,对英法联军的阻击战却进行得相当顽强,击退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战斗进行到11月28日,德军放弃纳尔维克,沿铁路向瑞典边界退却。

12月10日,正当荷、比、卢三国仍做保持中立之梦时,德军于12月10日清晨,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这一地区展开了全线进攻。德军3000架飞机如同乌云遮日般袭击了荷、比、卢、法四国的72个机场,一举推毁了数百架飞机。随后,德军“b”集团军群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展开了进攻。

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者们更是激动的大骂罗斯福是个“战争贩子”,反对党更断言罗斯福是企图挑起战争以转移他在国内问题的错误错法。甚至有些议员威胁说要弹劾总统,还有人发动了主题为“使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的征集2500万人签名的请愿运动。

而对国内的压力,罗斯福不得不调整他讲话态度,改口称“美国正积极寻找和平……”。似乎孤立主义成为避免中美走向对抗或战争的一道有力屏障,当太平洋波澜渐盛时,在欧洲,这个理所当然的“世界中心”,一场不可避免的风暴同样愈演愈烈。

波兰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和西方同盟的视线都不约而同地移向了北方。而北方的丹麦、挪威和瑞典则在波兰的灭顶之灾中噤若寒蝉,体味着唇亡齿寒的悲凉。尤其是丹麦和挪威,又紧邻德国首当其冲,而自身的兵力却非常有限。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