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68章 大小(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68章 大小(求月票!)(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穆杼斋诧异的问道跟在身旁的泽利克曼,这位冶金研究院院长。

“鄂木斯克钢铁公司每年生产近百万吨以上的优质合金钢材,他们所生产的钢铁产品大多数专利技术都是由我们提供的!只不过相比于贵国的西钢联,鄂木斯克钢铁公司的规模几乎有些不值一提!尽管我们很多的钢种质量不亚于贵国,就像皇家科学院一般,现在除了科学界,还有多少人记得皇家科学院?”

泽利克曼在说话时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现在的皇家科学院无论是规模或是名气都与过去无法相比,自革命之后俄罗斯大量的科技人才流失到国外,在中国科学院就有数百名俄裔院士,革命给俄罗斯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无论是工业上或是科技上。

泽利克曼之所以会亲自陪眼前这位中国大亨,实际上就是为了拓展科学院的经费来源渠道,相比于中国的研究机构政府、企业、基金会每年提供的数十亿元研发经费,俄罗斯皇家科学院每年的经费仅只有不到两亿卢布而已,而却需要分配到数百个科院。

这些经遇只有不到30%来自社会企业,俄罗斯帝国的工业远逊于过去,现在俄罗斯所依靠的是矿业,而不是工业,工业上俄罗斯几乎不可能与充斥着整个国家的中国工业品竞争,一直以来科学院都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而一直所寻找的机会就在眼前。

1682年彼得一世登基时,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但除了广袤的国土,18世纪初的俄国在各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

面对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彼得一世以强硬的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俄罗斯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彼得堡科学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彼得一世的倡议之下创建,与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直接相关。在18世纪初的25年期间,彼得一世在工业、农业、商业、国家管理与文化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建立科学院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顶峰。

在19世纪上半叶拿破仑战役结束后,俄罗斯皇家科学院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俄国科学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科学活动快速增长,学者积极性高涨,科学研究取得辉煌成绩,因此19世纪下半叶被称为“俄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或“俄国科学的春天”。

在“二月革命”后,皇家科学院易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仍然继续着过去的研究。但八月革命之后,由于大量的科学家参加了各种资历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党派,不信任苏维埃政权,尽管乌米扬诺夫要求慎重对待科学院,在不经过严惩破坏的情况下将科学院成员永久性地纳入苏维埃国家建设的轨道。但随的几年中,因为契卡以及社工党的暴行,令大量的科学院院士、技术人员选择逃离苏联,与到陌生的国外相比,他们中更多的人选择前往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帝国,毕竟这里仍然是俄罗斯。

尽管当时俄罗斯帝国经济困难,但在安娜女摄政的要求下,阿列克谢沙皇仍然通过重建皇家科学院的决定,并将伊尔库茨克城郊的一处贵族庄园作为皇家科学院院址,即便是在战争时期皇家科学院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行,而随着战争的结束、俄罗斯帝国经济的好转,使得俄罗斯有相对充足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

即便是在俄罗斯亦知道中国的五大财团,而眼前的这位穆先生,就是华东财团董事,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同华东财团合作,未来科学院或许会得中国科学院与研究机构一般,每年从企业获得数亿卢布甚至更多的资助,前提是必须要让他们意识到皇家科学院的价值。

“我们可以提供超过176种钢材专利,其中不乏质量足以同贵国西钢联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在车用钢、商船用钢上,我们的技术并不逊于贵国的西钢联,如果你们技术人员来此话,相信会通过比对证明我所说的事实!”

泽利克曼几乎是用看着金主一般的眼神看着面前的中国人,如果能够成功的和他签订专利转让合同,那么就等于打开了中国市场的一道大门。

“嗯!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会派出我们的技术人员!”

穆杼斋神色自然的轻声说道,先前来皇家科学院是报着病急乱投医的念头,而现在在这里,穆杼斋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一直被人忽视的宝库之中,西北财团之所以能一直走在国内各大财团之前,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数量众的研究机构、人员的支持,与西北财团相比,其它各大财团有研发机构几乎弱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千六百余名院士的皇家科学院是俄罗斯帝国的科技大脑,由于俄罗斯国内企业无法提供经费支持技术研发,现在的皇家皇学院有一半的院系实际上充当的是企业的研发机构。这现在的皇家科学院与过去旧科学院经常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有着明显的不同。

现在的皇家科学院在保持着重视理论的同时,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注重实践,将科学成果转变成生产力,毕竟科学院的经费除了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俄罗斯基础研究的基金和人文科学研究基金会以及其它社会基金、私人基金会的赞助之外,科学院更需要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计划和项目以及与国内个用户签订的各类协议和合同获得研究经费。

“天那!”

一进入皇家科学院冶金研究院陈列室,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穆杼斋顿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座宝库,看着这些产品穆杼斋在惊奇的同时,同样感觉有些诧异。

“为什么你们拥有如此众多的合金钢铁专利,为什么却俄罗斯的钢材却没有什么名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