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331章 血战

第二卷大时代 第331章 血战(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之中,这些山地部落尽管不断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但在日本殖政权的“以番制番”的政策下,各部族间时而反抗日本警察,时而向日本警察投诚,合作进攻反抗族群。二十年多年来,尽管通过的一面镇一面推行所谓“甘诺”的理藩政策,让原住民甘心承诺在其境内设置隘勇线,然后以武力压制原住民,稍有反抗,山地警察就使用山炮炮击部落,使其不敢再骚扰及引发抗日事端。

但几十年来日本山地警察对山地部落的屠杀、欺凌、课役,这一切只是让一部分番部选择了暂时的臣服,不满与反叛之心日积日甚。在大正九年,台中山区发生撒拉矛事件,日本殖民政权调派雾社、能高等地警察前往支持,以致雾社地区警力不足。

雾社位台湾中部山区,浊水溪上源于此。雾社恰好是中、北、东部原住民传统生活领域分水岭,是中央山脉重要据点,因此。被日本殖民政权视为山地理蕃的行政中枢。雾社群赛德克族人以数十或数百人形成一个部落,共有11个蕃社居住在雾社台地。其中马赫坡社、荷歌社、塔洛湾社、波亚伦社、斯克社、罗多夫社六社被日人称为“反抗蕃社”,

马赫坡社总头人莫那鲁道见状,立即计划起义抗日,尽管被日本山地警察发现后,山地警察用假炮伪装真炮,威胁雾社群居居“山炮已对准部落,随时能将族人杀尽”,就在莫那鲁道准备放弃反抗与日本山地警察谈判时,两年前入赘马赫坡取莫那鲁道小女儿为妻的汉商高浩率15名壮丁夜袭山地警察的炮兵阵地。

本就对日人积怨甚深的莫那鲁道立即决定放弃谈判起义抗日,兵分数队袭击附近的警察分驻所十三处。并同时袭击雾社警察分室、学校、邮政局、日本人宿舍等,获得枪枝近两百。共杀死日本人134名,并杀伤215人。同时切断通往外地的电话线。

(今天老婆可能要住进医院,无语不得不全程陪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恐怕无法保证按时更新,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总之在这里无语承诺一定尽一切可能抽时间更新码字。因老婆身体不适,无语只能乞求母子平安。谢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多对小市民的支持和厚爱,请大家放心,小市民绝不会太监。)

从海上远望台湾,可以看到台湾岛上高山峻岭,林木蓊绿。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处于亚热带的台湾岛万年不变的原始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60%以上,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更是被绿色所笼罩,在这些深山密林的深处分布着被称为明代时被称为“东番”的台湾土著部落。早在数百年前,在中国汉人移民前往台湾拓垦、定居之前,台湾西海岸的平原地带,从北部的宜兰、基隆一直到恒春,就已经有许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部落认同的人群在居住着。

这些比汉族更早居住在台湾平原地带的不同人群,由于和汉群的语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常被称为“东番”,这些被国人细分为“熟番”“生番”,熟番等同于被汉文化同化,并且服从于清朝政府生活在当下的原住民族群,但是保留这个较轻蔑的名词,表示虽然此族群并非汉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汉民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名词反应着中国人的民族思想。“在采用儒家社会规范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驯服。”

清代时实行“擅入番界则死”政策,将不愿承认清朝政府统治权之“生番”隔离于界线外。马关条约签订后,殖民台湾的日本人为了取得矿藏、木材等中高海拔山地资源,打破了原先的平衡,进入番界,于是与这些原住土著部落,发生了多次战争。

山脉绵延数百里,山峰跌宕起伏,山势峻峭挺拔,山下密布着的鲜有人烟的原始森林,森林内的的树木、植物经达一场夜雨的洗礼后如同焕发新生一般,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亮绿色。丛林内非常安静,除了林中的鸟鸣外似乎听不到其它的声音。

尽管日本殖民政府以“以番制番”的方式,驱使其它原住民担任第一线镇压武装部队,同时立即进行军事行动。下令紧急调派台湾各地之警察队与军队进攻雾社。调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莲港厅之驻军往埔里、雾社前进,进攻发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退回各部落后,分成塔落湾、马赫坡两条战线,并在马赫坡战线将日军进剿部队重创,随后退入山中,利用悬崖绝壁、深山密林与日军作战,而让日军百思不得其解的恰恰是为什么那些叛乱部落有源源不继的械弹,步枪、机枪、迫击炮、手榴弹炸药更是一应俱全,甚至连那些山地壮丁也是看似受过训练。在进剿失利后,日本人像过去一样祭起了他的法宝,于是日本人在雾社地区周围修筑更为密集的隘勇线,展开全面封锁行动。同时也管制贸易,不让叛乱的雾社群居民取得盐、铁、布,尤其是盐和铁,十七年前迫使雾社的归顺最有利的武器正是盐铁。而这一次,尽管封锁持续了三年,但却仍然没能迫使雾社起义的六族群投降。

有些昏暗的从林内闪出一个黑影,这个黑影原来是穿着褴褛军装的日军士兵。又有几十影子从丛林中闪了出来,活像鬼魂一般,这些人是几天来面对国防军的进攻,逃入深山的日本溃兵,驻守的在新竹州各地的日军部队在过去的两天之中,在登陆的国防军重拳打击下,大都被全歼,只有一小部分溃兵逃入了深山丛林之中。

这些溃兵裹着警察所里的日本警察和一部分日本移民,为了躲避国防军追击部队的追击向深山从腹地进发,走进似乎无法穿过的丛林。溃兵们披荆斩棘,穿过台湾山地黑暗的亚热带森林,翻过悬崖峡谷,攀登崎岖不平的山脊。

由于从林的光线很暗,而且行军速度快,他们不时被树根绊倒,或掉进深坑。不知谁发现了一种荧光苷藓,于是每人都把它抹点在前边那个人的背上。穿过充满腐烂植物臭气的沼泽时,有许多看不见的危险,花了几个小时才走几百米。体力上的困难不说,还时刻害怕会遭到山地部族的伏击。

台湾山地地形破碎,形成了许多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因此孕育出几十个各自关连却又独立的原住民族群。各族群有时相互通婚,有时互相斗争,彼此纠结缠绕,充满许多族群矛盾和历史仇恨,让外来统治者有见缝插针以番制番的机会。

而现在这些山地部族却异常难得把矛头对准了这些逃入深山的日本军察和他们的家人,在他们逃入深山密林之后,尽管国防军不再追击,但是那些曾经被他们进剿的山地部族却不断袭击他们,数百人的队伍转瞬间被击溃,随后像是猎物一般被土著民猎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