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233章 归国!(求月票!)

第二卷大时代 第233章 归国!(求月票!)(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嗵!……”

随着数声巨响,一周前,数千名铁道部队官兵在冰河上架起的木桥被炸塌了,在河岸边上千匹战马随着剧烈的爆炸发出轻细微嘶鸣。

“允旅长,知道吗?为了修这座桥,我们有70多个战友因冻伤截肢!三个星期,这座桥只用了三个星期!就炸毁了!”

骑在马上的王铁林在说话时,神情有些凝重,当时自己虽然没有参加这座铁路桥的抢修,但是却从其它人的口中知道,修这座桥时铁道兵第三十八团付出的牺牲。

“王上尉,把这座桥留给了俄国人,等他们把自家的事解决了,就会沿着这条铁路朝乌拉尔打过来!”

“……发生在共和八年一月底的那次大撤退,或许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撤退,从欧俄地区撤出的近卫军以及护**30多万人,还伴随着145万反抗社工党、支持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20余万人,这是一支近180多万人的队伍!为了确保这些人以及军队安全撤出,边防军的将军们做出了他们一生最为困难的决定,在喀山的红军阵地上再一次施放了数以百吨的“廉价”而有效的混合毒气!最终造成了超过十万红军官兵在两周内死亡,甚至于直到30年代仍然曾在喀山城下作战的红军官兵因后遗症死亡……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凛冽的寒风吼叫着,风雪像拉锯一般刺在身上,给有史以来罕见的大迁移人群带来了难以形容的苦难。在无边无际的铁路两侧到外是,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终于一切的苦难最终都平息了下来,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俄罗斯的大。一切都过去了。悲伤、痛苦、叹息、低语、憎恨、愤慨,一切都同撤退过程中红白双方的35万灵魂一起消失了……尽管现在一些俄裔仍然说“他们拯救了160万人,但是却抛弃了一亿八千万俄罗斯人!”,但是更多人的却明白,我们拯救却是一份希望!一份属一亿八千俄罗斯人的希望!”

——共和一百年《历史杂评》评论员清教徒stg44《时代的进行曲》。

在战争之后,撤退的一方往往都会的采用“焦土政策”,根据这一政策,由俄罗斯帝国政府签署命令,在部队撤离欧俄地区时,所有俄国境内的军事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系统、工业设备以及敌人在当前或将来可以用来继续其战斗的物质和原料,都必须被摧毁。

尽管教导师第一坦克旅承担着垫后掩护部队撤退的任何,但是却还有另一支部队,他们需要承担起另一个任务,将部队沿线撤离的地区的铁路、桥梁、车站建筑、注水站全部炸毁!以防止被红俄利用,承担这个任务的是由中俄两**队临时混编第一混合旅兵旅。

旋烟在铁轨上移动——一辆装甲列车,正沿着路边满是雪冠的铁路缓缓驶来,装甲列车上的炮口像是巨幅轮条闪闪发光,这是被派来增援掩护部队撤退的三辆的装甲列车中的一辆,装备有远程重炮全身的枪炮如刺猬一般的装甲列车是大部队撤退时最好的掩护,甚至于比第一坦克旅更为有效,火力强大的装甲列车一直被的布署在撤退部队的最后方。

允克杰的语气很轻松,第一中俄混成骑兵旅的任务,就是将沿途一切可能会被俄国人的利用的设施全部炸毁,绝不能留给俄国一点可以利用的设施。

在最后一批部队撤出喀山之后,空军在喀山的红军控制区内施放了大量的混合毒剂,造成了大量红军官兵的伤亡,再加上每撤出一段距离后,空军的布毒飞机就会在撤离的走廊地带施放混合毒剂以阻碍红军可能的追击,尽管在短期内看似红军是不会追击,但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还是炸了的好!

“可惜了!这些钢轨!要是……哎!”

在临时用木材构建的铁路桥上,数十名战士在绳索的帮助下,在桥上安装着炸药,一但最后一支辆列车撤出过这座木制的铁路桥,他们就要引爆铁路桥防止被俄国人利用,在沉重的装甲列车通过时,在横梁上正在安装炸药的战士甚至可以感觉到桥梁似乎是在微颤。

装甲列车的通过,意味着后面已经没有了撤退的部队,站在骑在白色的战马上的允克杰转身对身旁的一名铁道兵上尉命令道,就在允克杰下达着命令的时候,已经通过的装甲列车,缓缓倒了回来,在装甲列车后,有几节平板货车。

“王上尉!立即让你的人开始安装炸药!”

随后几个黑影骑着马快带通过铁路桥,在对岸的铁路路基下,熟练的安装起了炸药,这条铁路是他们抢修的,而此时同样需要他们亲手炸毁!

数十分钟后,河对岸不断的传来连绵起伏的爆炸声,伴着每一声爆炸,允克杰都可以看到骑在马上的铁道兵部队的王铁林上尉的肩头都随之一颤,天知道为了抢修这条铁路,他们付出多少努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