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217章 忧虑!(求月票!)

第二卷大时代 第217章 忧虑!(求月票!)(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检测完德国潜艇用电池的技术人员拍拍手面带喜色的说道,似乎在为找回了些许面子而高兴,毕竟几天来这艘德国潜艇给了大家太多的惊奇,只有在电池技术上西北还算领先。

西北的电池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毕竟西北的电池技术均是源自后世,后世的种类繁多的民用电池技术,即便是其中最普通的就足以让西北在电池技术上领先世界半个世纪以上。

“总算让他们找回了一些面子!”

听到那名技术人员的话声,亚历山大罗斯在心中轻叹道,如果说来到西北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则是中国人的好强和好面子,德国潜艇给中国人带来惊喜的同时,同样让他们的感觉有些沮丧,毕竟潜艇上太多的技术都超过西北。现在在这艘潜艇上“终于”找到一件“落后”技术,在中国人看来至少挽回了一些面子。

作为技术人员亚历山大罗斯很难理解这种“面子”,如果身为一名技术人员不承认对方的先进,而只是一味强调面子,那么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亚历山大罗斯并不清楚,不过相比于一些人的好面子,自己还是更喜欢那些中国人的勤奋好学,就像自己的那几名学生一样。

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位于葫芦岛港西侧,这座拥有十六座船台和七座封闭船坞、两公里舾装码头的大型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造船厂,其规模仅次于中华船业集团刚刚投资建设的长兴岛造船厂,但在技术实力上,海军造船厂甚至不亚于此时欧美日任何一家大型船厂。

在海军造船厂内,除了一万多余名中国造船工人之外,来自德国、美国以及俄国的2000余名熟练技工和造船专家使得葫芦岛造船厂,更是进一步充实了海军造船厂的技术实力,尤其是700余名为躲避革命逃至西北的前帝俄海军部的舰船设计师以及俄罗斯各船的高级技工的的到来,更是弥补了海军造船厂的技术人员不足的局面。

海军造船厂02号船坞,是一座长为140米、宽40米的封闭式船坞,此时地船坞非常意外的出现了海军宪兵队的官兵的身影,船坞的几处大门处,站着数名武装宪兵,甚至于其间偶尔出现了一些海军情报处情报官员的身影,情报处的军官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原因,负责这里的保密工作。

在戒备森严的船坞内,被数百盏大灯照的通明的大型船坞内。只是孤零零的摆放着一艘吨位不大的舰船,这是一艘德国的u81级远洋潜艇,在潜艇四周一群工人正忙碌着刮去艇身上厚实的海洋附着物,一些技术人员则在测量着潜艇的尺寸,一切都。

“完美!”

正当亚历山大感叹着中国人的面子时,一个年青人带着三个身穿未着军衔的德**装的欧洲人走了过来。

“老师!舰队派来几名的德国水兵,他们同意配合我们把潜望镜拆下运回公司!”

戴着口罩的亚历山大罗斯仔细检察着德国人的潜望镜,同时喃喃自语,此时潜艇内尚未排空的秽气,似乎不像初时那般让人恶心,堪称完美的潜艇潜望镜折服了亚历山大罗斯,这个在俄罗斯亦从事海军瞄准镜设计的光学专家。

潜艇舱内几乎看不到军人的身影,大都是一些穿着便服的军方研所以及承包商派来的技术人员,“俘获的”德国潜艇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无于伦比的致宝,甚至于连同德国的鱼雷亦同样的被海军第五研究所拖去数枚,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参考这些德国最先进的鱼雷技术,设计出西北自己现代鱼雷。

在鱼雷技术上,西北已经落后世界太多,唯一可参考的原型,还是清末从欧洲购买的压缩空气鱼雷。尽管西北的军工企业利用高压铝瓶制造了此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压缩空气鱼雷,但这种冷空气鱼雷在欧美早已被淘汰。

在海军技术上,可以创造奇迹的西北,并没有太多的奇迹,甚至于连同西北公司对海军技术同样非常陌生,更不要提像潜艇这种尖端科技,德国潜艇的到来给西北海军技术带来的太多的先进的海军技术。

“德国人用的铅酸电池太落后了!如果换上我们的生产的铅酸电池,潜航航程至少可以增加到140海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