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12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

第212章 水利设备研究所(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45节的航速,2000码的最大射程,战斗部重140公斤。绝对是全世界最先进的18寸冷压缩空气动力鱼雷,如果不是因为以气体作工质的鱼雷,排出的气体在水中会形成明显的气泡尾迹。同时,排出气体后鱼雷重量减轻影响精度的话,这种鱼雷绝对是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鱼雷,即便如此,这种鱼雷也比现在英国、日本用的几种冷压缩空气鱼雷要性能要好上一倍!如果不是公司提供的铝制的高压气瓶,性能恐怕不比英国的要好多少。”

听到学生的问题后,何昌廉便开口说到,同时用手轻轻的抚了一下推架上的末涂漆的鱼雷,在来西北之前身为大沽鱼雷局首席技师的何昌廉从来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设计鱼雷。

必竟现在海军对于北方政府而言就有如鸡肋一般,就是别说是并不重要的大沽鱼雷局,就是连海军在去年都断饷达半年之久,因此何昌廉才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大沽鱼雷局的近百名技师、工人来到了西北,帮助西北设计制造鱼雷。

在前清时,大沽鱼雷局就一直承担着帮助北洋水师,维修鱼雷、装配进口鱼雷,几十年下来,大沽鱼雷局技师和技工都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因此自从他们来到西北之后,不过月余时间,就利用西北提供的设备和配件,帮助西北制造了第一种压缩空气动力鱼雷。

受限于大沽鱼雷局的技术问题,出于安全的考虑,何昌廉首先选择是以英制18寸冷压缩空气动力whitehead鱼雷为原型,设计制造了西北的第一种鱼雷,而其中最关键部件,就是司马从后世定购的可以承受4500磅平方英寸的气压的铝制高压气瓶。

“让您费心了,你们就在这个水库里研究船舶?这里未来也太小了吧!”

从车窗向另一边望去,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山下的那处水库,于是叶在馥难免有些失望的开口问到,原本叶在馥还以为那个研究所,应该是在一个非常大的湖泊附近,根本没想到会是在这么一个人工水库之中。

“呵呵!叶先生,这个水库的大小也许小了一些,但是满足我们目前的研究完全够用,上面已经给我们承诺了,最多一年后,我们研究所就会搬到海边去,不过在那之前,咱们得先完成公司交给的一号任务。对于一号设备研究所里的研究员都是外行,现在您来了,相信很快我们就会有所进展。”

对于叶在馥觉得这里有些小,马平格并不觉得的意外,于是便开口解释到,虽然作为研究所的所长,但是马平格知道在这些技术人员面前,自己位置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协调研究所和外界的关系,争取资金,帮助这些技术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反正说白了,马平格知道自己这个所长就是一个后勤部长。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不专业的人在后勤上给予保障。这种现象在西北普遍存在,不对专业人员指手划脚,这个好习惯实际上是从司马那里传开的,即便是司马本人,更多的时候都是信奉把不懂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就行了,不懂行的人没有必要瞎指挥。正因为如此,现在的西北早已习惯了这种运行方式,必竟在西北一直信奉技术至上理论。

在这个钢制气瓶成了限制空气鱼雷航速、射程的时代,重量只有其一半,承压是其两倍的铝合金高压气瓶就则成了西北制造的空气鱼雷的优秀的性能的根本保证。

“潜艇!”

看着眼前的这个模型,叶在馥惊声说到,尽管眼前的这个长达两米的高仿真模型潜艇,和叶在馥在美国期间监造的潜艇完全不同,准确的来说,眼前的这个模型不是潜艇,而更像一枚大型鱼雷,如果说其外型的话。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坚着高墙的建筑附近,马平格在向大门旁的警卫出示了证件之后,警卫仍然仔细核查了车上的三个人的证件后,才打电话过去。钢板制成的大门缓缓开开的时候,“水利设备研究所”的真容终于出现在了叶在馥的眼前。

“挂上挂架前,再检查一遍,不要出什么意外!”

看着鱼雷被缓缓的推到挂架附近何昌廉便开口对身旁的技术员说到,何昌廉都记不住这句话自己重复了多少次,反正从两个月前到现在,像这样的试射,每天都会进行不下三十次。

“老师,咱们制造的这种空气鱼雷,应该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的空气鱼雷了吧!像咱们的这种空气鱼雷,速度可比书上介绍的那几种鱼雷快多了。”

按照何工的吩咐仔细检查着鱼雷的马荣,一边检查鱼雷,一边开口问到自己的老师,作为大沽鱼雷局的优等生,尽管知道像这种空气鱼雷的已经落后,但是仍然忍不住开口问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