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超级U盘 > 第1421章 烧钱

第1421章 烧钱(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等年轻同事继续追问,王山就主动抛出了后半截答案:“鲟鱼是古老的硬骨鱼,体表有一层骨质硬鳞,这样固然防御高看着猛,却也影响了身体灵活性和生长速度,抗得过天敌却扛不过一茬又一茬的捕捞。中华鲟是鲟鱼里面长得偏慢的,雄鱼9至22岁、雌鱼16至29岁才算成年,1万条鱼苗放流野外,十几二十年后只剩一两条很正常。”

听他这么说,夏良没过脑子就想到了对策,“野外死太快,那就人工养大再放流呗”

“人工当然能养,问题是太费钱。就算人工环境饵料充足发育较快,想把鱼苗养大也得十几年。国家规定只有人工繁育的子二代才能商业开发,所以商用时间还得翻个倍。从投入到产出需要至少30年,就问哪个商人扛得住?”

“嘿”王山稍微坐直身体,“江陵那边之所以闹大,本质还是钱的问题。风景区只打算给4000万征地补偿款,养殖基地开口就要9000万,想把这么些年砸下去的本钱一把捞回来。结果对面扭头就走,给他们来了个鱼死桥照修。”

“还有马竞那个养殖基地,当初也是这么来的。鹭岛这边的养殖基地搞了十几年先后砸了6000万进去,却没见到多少回头钱。最后老板索性一咬牙一跺脚,在13年跑路了。一堆赊账给他的饲料供应商秒变接盘侠,看着满池子的中华鲟也是欲哭无泪。后来因为拖着不给喂食饿死了中华鲟,这事才被曝光出来。”

除了那些肉可吃卵值钱皮能用经济类鲟鱼,还有一种不能吃不能碰的鲟鱼,即就是国内独有濒危鱼类中华鲟。

“中华鲟号称‘水中大熊猫’,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野生大熊猫两年才产一只,繁殖效率这么低,几十年下来野外种群还是慢慢恢复到1800头,然后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从‘濒危’改成了‘易危’。”

“再看中华鲟,”王山挑眉丢出一个问题:“知道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中华鲟么?”

“额,”夏良微微沉吟,“没听说中华鲟变成‘易危’,数量肯定不多,应该只有千把条吧?”

“这你可猜错了”老王得意摇头,“给你说个数字,这么些年光是人工放流的中华鲟就超过了600万条”

“那帮人也是有意思,拉横幅想让渔政局认账接盘,渔政却只打算保障饲料和一线员工工资,还建议他们把健康鱼赶快送去放流好拿点儿补贴。最后还是马竞出面,砸钱重组了养殖基地替市里接了这个盘。”

“600万?”夏良瞪大了眼睛,“这么多怎么还濒危啊?”

“数量多是因为它是鱼,濒危是因为它是鲟鱼。”

“除了孔雀鱼这些搞卵胎生的异类,大多数鱼类走的都是大量产卵,用数量对抗环境的路线。中华鲟虽然没有翻车鱼一次产卵3亿枚那么夸张,每次产卵也有十几万。正常情况,这些鱼卵大部分都会白白浪费,换成人工环境却能孵化出五六万条鱼苗。”

“然后呢,600万鱼苗投下去全都死掉了?”

“也不能说全都死了,实际还有一部分活了下来,只是天然环境下淘汰率太高,存活比例非常非常低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