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超级U盘 > 第1390章 被遗忘的人

第1390章 被遗忘的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方俊淇摇头补充:“当时也有黑人和印度人参战的,丘吉尔那句‘哪怕打光最后一个印度人,大英帝国也决不投降’可不是瞎说。不过黑叔叔和三哥大部分都被就近放在非洲和中东战场,去欧洲打仗的不是很多。”

云哥斜眼看他:“玩战地、学历史,挺好的。”

EA公司不但在《战地1》游戏里引入黑人士兵,还将一名疑似“哈莱姆地狱战士”的士兵放到封面上。通过这种吸引眼球的操作,他们轻易造成讨论话题,将黑人士兵在一战正面战场的贡献介绍给全世界。

“哈莱姆地狱战士”是美军纽约州国民警卫队第15团打出来的绰号。

当时英美等国都对有色人种持歧视态度,黑人虽被允许以个人身份参战,做得都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后勤事务。这支来自纽约的黑人部队比较幸运,不但是第一支被成建制送去欧洲的美军黑人部队,还被分到了法军麾下,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奇迹。

虽然大部分华工都活了下来并被分批遣送回国,还有数千人迎娶法国姑娘扎根当地,仍有至少一万人付出了埋骨异乡乃至葬身大海的代价。

众所周知,因为机器设计、管理制度都不完善,一百年前的工厂经常爆发伤亡事故,资本家和工人都将之视为平常。然而短短两年就死掉7%的劳工,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之所以会这样,却是缘于欧洲雇主的出尔反尔。他们既没有提供约定的薪酬和福利(大约相当于欧洲陆军下等兵的三分之一),对华工的劳动保护也不尽心。这些倒也罢了,华工到了战争后期更是被派到战场上,从事挖掘战壕、搬运伤员,甚至清理哑弹和地雷等高风险军事活动,再加上西班牙流感开始蔓延,伤亡数字随即开始激增。

然而比死亡还要凄惨的,却是无名无姓地死去。

被分配在法国和比利时军队防区的华工不但待遇相对较好,死后还能得到一片墓地容身,有一块同乡雕刻的墓碑供后人凭吊。可惜这样的“幸运儿”只有不到两千人,数倍于此的死难华工不是被草草埋葬,只留下一个数字工号,就是被草率地登记成失踪人口。

《月是故乡明》里面那位被追寻的先人,便是数千无名死者中的一员。通过坚持不懈地寻找,跨越百年的血亲终于得到相认,然后影片在迁葬仪式的哀乐声中戛然结束。

显然,这部电影以一战为背景,以寻亲为主线,其实真正的主角却是当年那批华工。得益于大量真实战争影像和老照片,影片营造出了恍若穿越的真实感,让人很快沉浸其中产生同理心。这便是方俊淇之前特别强调的“最大公约数”。

“原始素材都是战场真实影像,寻亲迁坟也是真实事件,这个应该属于‘可可西里’那种伪纪录片。”

“还真是这样,”郭明插话进来,“不过陆太君可拍不出这种电影。要是给他来拍,肯定把英法军队洗的白白的。”

邓盛云撇了撇嘴:“人家本来就很白好么两边都是白人,能不白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