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第三次机遇 > 终卷 尾声

终卷 尾声(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月29日,在兵变的第二天,船只在台湾*岸,准备补充煤水后继续前行。

借着这个机会。很多从没踏足台湾的革命党人上岸。

整洁的街道、宽敞的设施,似乎经过2年的改造,原本极为落后的台湾已经脱胎换骨。

但是,细心的革命党注意道,在秩序井然的背后,却是当地土人地极度贫穷与落后,所有先进的设施,原来只是给在此地的日本籍居民享受的。中国人不但要为这些设施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在使用中被严格限定不得与日本人发生冲突。

革命党人发现。在一处酒楼,明明是几个中国商人先定下地雅座,但几个日本浪人硬要享受,胡诌是他们他们先来的,逼迫中国人让位。整个酒楼的用餐人为之一空。让位之后,几个饱餐一顿的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付钱地意思,只是扬长而去,留下敢怒不敢言的老板----这几个若是放在东京街头。那恐怕是革命党人连交道都不愿意打地社会渣滓。

没有人敢对天皇开枪,也没有人敢下令对天皇开枪,所到之处。涌动着只是“板载”的声音。

用不着海军舰炮的开火。大正仅以只手便平定了“28兵变”,一大批居间其中的陆军高官被迫切腹谢罪。山县有朋、井上馨被迫隐退幕后。

兵变结束后,山本重新归位,再掌大权,签订了中日协定,成功地压制住了陆军,直到99年一次大战结束,英美等国在收缴西门子、克虏伯等德国公司发现有关行贿的秘密档案,并因为日本着力发展海军而感到不安后予以公开,山本内阁才告轰然倒塌……

大正天皇成功地巩固了自己地地位,与山本内阁一起开创被后世称为“大正德谟克拉西”地时代,政治史学家评论,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唯一积极且又向民主*拢的时代,但历史地玩笑总是令人感到无情----28兵变给大正留下了莫大的刺激,虽然当日凭着信心与勇气平定了兵变,但却摧毁了他原本就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在颁布解散山本内阁的敕令时,当着诸多政府要员和中外记者的面,精神极度萎靡的大正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这件事以望远镜事件闻名于世,但早在数年前,宫内外都已经知道了大正本人的病情,这次望远镜事件无非就是公诸于众罢了。

这难道不是民族压迫么?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革命党领袖一直在宣称要推翻国内的民族压迫。可国内的民族压迫是什么?经过改良之后,除了满城,满人还有什么与汉人相异?还有什么凌驾与汉人之上的特权?联想到南洋殖民者和土著对华人地压迫,那才是真正地民族压迫。问题是,这样的民族压迫不去破解反而要去破除国内现在已不太突出、并且在逐步改善地“民族压迫”?

许多人第一次对琼州之行产生了疑虑和焦躁。领袖们不免长吁短叹。但也无能为力。

大正十年,公元92年,同样亲历28兵变的皇太子裕仁亲王摄政,92年,大正去世,裕仁继位,年号昭和。

历史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内力。

2年后,93年2月2日,日本“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面对与28兵变同样的场景,裕仁以严令加以镇压,但是,与28兵变不同的是。为了摆脱令人窒息的经济危机,裕仁走上武力国策,他先是借兵变之手清洗了主张国际协调的政党政府,然后又清洗了已经无用且对天皇权威构成威胁的兵变官兵,最后借军部控制了政府,实现了真正的“皇国一体”,并一举发动侵华战争……

云计划中的琼州攻略船是在28兵变前几天离开日本的。

虽然经历了同盟会解体的打击,孙中山仍然踌躇满志,一方面宣布重新启用“兴中会”地名字,一方面则与亲信与日本教官团商议将来的计划。表面上革命党众人与日本派遣而来的人员相安无事。但内心涌动的波涛却是难以平息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