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第三次机遇 > 第十八章 职官考试

第十八章 职官考试(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哥,我还以为你真沉得住气呢!”弟弟一边怀笑,一边从怀里掏出被拾掇得整整齐齐、还带着油墨清香和个人体温的《帝国日报》,“现在看来,你不过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少贫嘴。”哥哥随口应付了一句,就开始逐字逐句:

条文的规定很多,不过真正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条文并不多,主要有:

第一,凡符合左列条件之一者竖排文体,当然是左列,方有参加考试之资格:其一,已获本国科举考试功名者;其二,获外国中等学堂以上毕业资格者;其三,拥有捐、补官资格者;其四。现任京官且品秩不及正四品者;

第二。高等文官考试报名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但如已有官职或已在国外获博士学位需出示毕业证书或已有举人以上功名者,年龄可放宽40岁;

林广宇心里明白,他与陆润之间的矛盾在实质上是不可调和的。为了保证文官考试地成功,这样的主持人选必须更替。陆润的主动请辞,化解了君臣双方各自的心病,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地招数,故而皇帝在象征性地挽留后便批准了这位老臣的致仕。原奉天巡抚、留美幼童出身地唐绍仪被任命为新的职官大臣,而他所遗留的奉天巡抚一职则由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所兼任。

对这一临阵换将的套路,外国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直对朝廷动向颇为关注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发表评论道:“唐先生继任职官大臣,表面上看来是一次正常的人事更替,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并剖析这个老大帝国的政治实践,我们便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皇帝的举动实际上实在暗示今后中国官员任用的标准,即从只注重诗书的传统文人向具有实干精神的新派人士过渡,唐绍仪本人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对大不列颠而言,谨慎地向中国推荐那些与外国广有联系或者干脆就在欧洲留学的人才将有助于我们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

京师南城的一家客栈里,熙熙攘攘地住了不少前来应试之人,整个客栈除了一少部分走南闯北的客商外,几乎都被这些上京赶考之人所占据了。

二楼尽头拐角处是一处布置优雅的房间,非但宽敞明亮,而且绝少有人打扰,这其中便也住着上京赶考的兄弟两人。

忽然间,门咯吱一声被打开了,一个年轻人急不可待地闯了进来,嘴里大叫着:“大哥,大哥,《帝国日报》刊登报名资格预审条文了,说是下月初一就开始考试,前后整整进行一月,待到四月初一便可以放榜。”

“四弟,你总是这么急躁,一份预审条文就把你乐成这样,真要高中了你会不会从楼上跳下去?”被唤作大哥的男子一脸持重之像,走上前来,先是帮自己弟弟拍去肩膀上的雪花,然后道,“拿来!”

“什么拿来?”

“报纸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