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第三次机遇 > 第七十七章 群情汹汹

第七十七章 群情汹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几乎同一时刻,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多家橡皮公司纷纷登报辟谣,说本公司财力雄厚,南洋橡胶园年出胶可达百余万磅,占地亦有上万乃至几十万亩,绝非兰格志公司这样的公司可比,请股东毋庸恐慌。但这种辟谣好似火上浇油一般,直接就捅破了兰格志那层假地不能再假的面皮——人家这么大规模的公司才卖了多少股票,你兰格志公司不就一棵豆芽菜的规模,居然敢号称南洋第一?

晕了,彻底晕了!

未几,又传出两个惊人消息:一个来源不详,但刊登在上海滩颇具声名的《申报》上,言英国汇丰银行在承揽兰格志股票发行时曾收取高达35%的发行费用。

另一个则言之凿凿,由一个德国植物学专家和一个美国地理专家联合宣称:澳洲天气虽热,但降雨量偏少,大片沙漠充斥国土,根本不适宜橡胶树成长。

这两个消息都孤立地刊登在报纸上,但在席卷上海的浪潮中,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将其联系起来思考。联想到前次兰格志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内容,足以令人吓出一身冷汗,所谓的澳洲公司不是纯粹诈骗又是什么?而35%的发行费用一说更验证了这种诈骗动机的可靠性——要给银行35%的发行费,还要给股东45的红利,实收资本只有20%不到,这到底是个什么公司,难道会下金蛋么?麦边莫非在南洋橡胶园里种了摇钱树?

“那是报纸造谣!”

“侬表骗人好不好?《帝国日报》响当当地大报,皇上亲办的报纸难道还有假不成?”

“我……我……”赵先生本就不愿意出来。实在是里头几个洋人董事和副经理因为见事情闹大而让他出来打圆场,可一打圆场就面临这么棘手的事情,这样地问题是他一个区区大写能对付的?

他期期艾艾说不上话来,脑门上的汗愈加增多。到后来干脆不发一言,直接把脑袋缩了回去。“嘭!”地一声就关上了大门。

肯定有鬼!没鬼你跑什么?愤怒的人群更加骚动起来,现场一片混乱,呼啦一声,在人群用力地摇动下,看似牢固万分的铁栅栏居然出现了松动,几欲倒地。

无数人将疑问号指向汇丰银行,风口浪尖的汇丰姿态很强硬。第一,断然否认所谓35%发行费用一说;第二,拒绝通报兰格志公司所存款项数字与大体去向。

股东们愤怒了,冲击兰格志公司他们敢,冲击汇丰银行他们不敢,但总有别的办法可以想吧?

但也在这时,英国巡警带着大批人手气喘吁吁地赶到,一声令下,警棍劈头盖脑地向人群打去——原来印度阿三见控制不住局面,回巡捕房搬救兵去了。这回可是真打,很多人猝不及防之下结结实实地挨了好几棍,额头、脑门、鼻梁有些被打出了血,呼呼呼地直淌。在如此高压之下,小市民们终究还是怕事,吃不住劲,一窝蜂逃散了。

巡捕房驱散了人群,但引来了更大的风波与浪潮。

第二天,《帝国日报》、《申报》等有影响力地中文报纸全文转发《时报》主笔史量才先生的评论文章——《惊天骗局——我来剥麦边的皮》。文章从麦边来上海的经历开始写起,说其只不过是一个两手空空的淘金客,靠着坑蒙拐骗发展到了现在,何尝有一丝一毫守法诚信的经营记录?更绝的是,文章最后提醒众人“……一家一年利润才20万元的公司居然敢号称45%地回报?这不是做白日梦么?难道兰格志公司的橡胶树和他人不同,流出来的银子而非橡胶乎?”

许多被发财梦冲昏头脑的人群见了这篇文章犹如当头一棒。经此一文,史量才名声大噪,人称上海一支

速被《帝国日报》罗致帐下,出任江南喉舌,而以前坑蒙拐骗之苦地苦主则纷纷跳出来大倒苦水——鬼知道他们以前干什么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