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第三次机遇 > 第四十一章 广而告之

第四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陈、汪两人在梁敦彦引导下交换戒指时,现场光灯闪成一片。

随后宣读的第一份贺词就让陈璧君满噙泪水——这是她远在南洋的父亲陈耕基发来的——她没有向家里报告自己的一举一动,但看着梁敦彦的眼神,她知道肯定是外务部驻南洋领事的运动之功。

第二份贺词也让汪精卫深受感动——这是他的兄长,早已明言“断绝关系”的汪兆发来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血浓于水的亲情依旧压倒了一切政治分歧。

第三份……

第四份……

婚礼一节陈既极力赞成,汪亦不曾明确反对,只说不要奢华,只平淡即可。大计一旦确定,杨、梁二人则立即上足发条,四处奔波,所有报社、宪政党、宪政编修馆乃至外务部闲散人员都被动员了起来。

十天后,锣鼓声声,鞭炮阵阵,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早已换上新郎官礼服的汪精卫骑着高头大马,胸带红花,前往六国饭店迎娶陈璧君。

这是最让人感觉诧异的婚礼,或许不一定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迎接新娘的仪式是传统中式的,但新娘子坐的不是花轿,而是时下最时髦地豪华

新郎虽然神采奕奕,但以一介囚犯身份,直接从天牢以令人大跌眼镜;杨度和梁启超既按中国传统方式完成了问礼、纳采等过程,但最后结婚仪式却要在东交民巷的大教堂里以完全西式的方式举行。

这是最奇特、最令人惊讶,也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老大帝国在20世纪初地时代潮流中,迎来了一桩既中既洋、亦新亦旧的统里有新道德,新场面下有旧精髓,堪称是一绝配。

第五份贺词却是由专人送过来的——王商笑吟吟地讨了红包后命人呈上了林广宇亲笔书写的烫金匾额——“天作之合!”,德龄代表皇后,给陈璧君送去了外国最新进口的珍珠项链。

“陈璧君小姐,您愿意嫁给汪兆铭先生为妻么?”

“愿意。”

“汪兆铭先生,您愿意娶陈璧君小姐为您地妻子么?”

“我愿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