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耕耘贞观 > 第八十章 达成一致

第八十章 达成一致(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唐朝廷可不是冗官冗费的大怂,那可是李世民执政之初那就量才授职,作为副手的房玄龄更是配合的精简官吏,可以说大唐的正职流内官,那都是一个个当超人用。

这样的一个机构,等它彻底实行渭水缴税制度后,这机构上层人员怎么样调整谁也不知道,但基层人员基本上是不会发生调整与变化。

甚至为了让这机构师出有名,最大可能就是让这些基层人员,从临时工转职成正成流外官,甚至有的会成为流内官,从而拥有正式品级。

尤其杜如晦所执掌的吏部介入,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这一种可能性。

这种事情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可能少见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前,这种操作很常见。

杜如晦到底没自己看德长远,李泰心中略微有几分自矜。

但李泰清楚,看这些东西实际上也都是幌子,若这些地方不拿,怕是徒惹人眼。

对李泰来说,几个港口的利益算什么,自己有心的话,说舍弃……还是有点舍不得的!

当然所谓的舍不得,并不是金融利益,更多的是政治利益来考虑。

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有两个港口在这里,那就等于自己的触手深入到陇右道了。

很多政府机构一开始都是临时性办公机构,但这办公机构办理着办理着,这机构就成为了常驻机构,同时里面很多临时工,也都全部转职成了合同工,甚至转职成了编制工。

所以,这个专门为渭水漕运建立的机构,有很大的可能也是按照这个程序来。

而对于李泰来说,能够把自己的学员安排进来,给这些学员一个当官的期望,那基本上比什么都来得靠谱,甚至因为职务低微,更不会受到上面这些大臣的关注。

重新回到这件事情,为什么李泰这么有把握自己的学府里面的学子能入职。

不过,自己这次最大的收货并不是自己弄到了几个港口,而是自己提出的拉几几部成立专业的渭水漕运建设小组的建议杜如晦接受了。

同时漕运计划也真正开始启动,这件事情本身对李泰来说就是一次重大胜利。

自己的计划,也掩盖在这漕运计划中一点一点的顺利推进,多少也算是暗度陈仓了。

其中的关键就是,杜如晦能从朝廷拉多少人进来。

可以说,四部有正职的每部能拉个五六个人来,李泰都感觉杜如晦能力非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