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工科生 > 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

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三十年太久。”

程处弼摇摇头,“不瞒兄长,我是想要给西军子弟谋个出路。五年十年不打仗,当兵的日子就不好过,难捱啊。”

“眼下要修,也是先修官道。铁路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不过测绘论证诸事,可以先行。”

言罢,张德又对程处弼道,“五年之内,尽量都迁徙蕃人、獠人、旧时西域诸国百姓南下,如此也是可行。”

“分其田亩?”

不管是“减丁”还是“迁民”,本质都是为其服务的。

以往羁縻统治的原因,是受限于技术条件,而不是统治意愿。但随着路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上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以及更加超前的管理手段,“羁縻统治”通常情况下,只有针对废到不能再废的地区,才会施行。

哪怕是剑南地区,随着龙昊、冉氏等等势力带来的另类产出,比如奢侈品,仅仅满足于“羁縻统治”,这不符合帝国上层建筑的需要。

在豪奢挥霍上面,谈什么满足个人需求都是假的。就好比,李皇帝只需要一条白老虎皮就够了,但他会嫌一百条白老虎皮太多吗?哪怕他拿白老虎皮用来擦鞋,那也是他的事情。

再比如一个新式庄园主,他明明给奴工一天多加一餐,也不会损失太多,但庄园主会介意自己多压榨几滴奴工的血汗吗?

“总要诱之以利。”

“也罢。”

兄弟二人也只是先行讨论,涉及到具体的天竺大政,若是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是万万不能的。

而且敦煌宫方面,在消化西域之后,其职能会迅速衰退。尤其是商人把握市场规律是最敏感的,商屯的利润在衰退,“粮食换产本”的业务虽然还在进行,但很显然敦煌宫对于粮食的需求在降低。

一旦利润追求成了终极目标,那么其他的一切人性,都是为其服务的,都是要为其让步的。

“三十年积累,除了调整汉胡比例之外,一应技术上的人才,都要培养累积。一个合格的铁路劳工,培养起来也要一两年。但是,培养一个管理这些合格劳工的监工,则需要五年以上的新式教育。”

纯粹出卖劳力的劳工,只需要靠疯狂地扩大生育,就可以做到。

但是,管理这些劳工,让劳工不要自由散漫,有序地在工段上出卖劳力,就需要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铁路建设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是从封建王朝的土壤中挖掘出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