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298章:得陇望蜀

第298章:得陇望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作为南北对峙的战略缓冲之地,汉中不管是对刚得关中的杨侗来讲,还是即将南下的李渊来说,都是必不可失的一大重地。以后,不管是杨侗南下还是李渊北上,这都将是重要的争夺地。

“有了汉中,雍州才是一个攻防兼备的雍州。有了汉中,李渊依旧被我军压制。汉中包含汉川、顺政二郡,郡守分别是窦轨、萧锐。汉川郡守窦轨是窦氏子弟,苏定方将军即可攻伐;顺政郡守萧锐是萧瑀长子,可令薛万均将军从河池攻入。”

大帐之中,杜如晦见杨侗盯到地图上的汉中,立即建议了起来:“如今李唐兵力大失,人人自危,正是攻取汉中的天赐良机,臣以为汉中不仅要迅速取下,还要派智勇双全的将领坐镇。”

“我看苏定方比较合适。”杨侗笑道。

“殿下英明!”

从而也就有了“得汉中者得天下”之说。

东汉时,汉中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从而,汉中郡治迁入本地,终于名副其实。

东汉末年,张鲁据守汉中,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历史上少有的“****”政权。曹操为了获此战略地带,趁刘备在巴蜀立足未稳,便先下手为强,亲率大军征服了张鲁及汉中。

刘备得知后,“蜀中一日数十警,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车骑将军黄权当时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蜀郡太守杨洪对诸葛亮言:‘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让苏定方和薛万均他们打下顺政、汉川再说吧。”

“喏!”

“对了,从邺城来的官员到哪了?”包括即将攻打的汉中二郡,隋朝这一次入手的地盘有十七个郡、一百零四县,大大小小官员需要几千号人。

后来刘备举一国之力占夺了汉中,为了保住这个战略要地,把丞相、大司马、大将军都安放在了汉中。三国鼎立期间,汉中是魏蜀两国的主战场,这也反映出了汉中的战略地位。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乘梁之弊,遣达奚武入南郑,夺南朝汉中之地;后来趁萧纪内乱,遣尉迟迥入川,夺南朝益州之地。这一系列的布局,使西魏(北周)成为当时最具统一实力的政权。

汉中东由汉水连贯荆州,可联通长江流域。向西,陇西地势高于关中、巴蜀,下攻这二地较易。于是有“得陇望蜀”之说。

从地缘战略意义上说,汉中地理特殊,易守难攻,一时的得失,会对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当地农耕资源丰富,大军可以自给自足,利于固守。

当然,事物的利和弊是相对的、矛盾统一的。汉中南北有秦岭、巴山这两个巨大屏障,成为一统天下的障碍,但自身发展空间受限,难以达到大开大合、长驱直入之效应。这也决定了汉中回旋余地有限,容纳体量狭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