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对冲 > 第二十六章:买车(1)

第二十六章:买车(1)(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政策在当时看来都无足轻重,在常天浩眼里却无一不是商机:只要和房产商勾搭好,出个首付到时候再过户转给下家,他不但能拿炒楼花的收益,还可白得一张牌照,更重要的是和房产商搞好了关系——帮人托市和未来投资关系密切?

本来他想去折腾一番,后来觉得这种吃政策红利差价的事太low而放弃了。正如现在他完全可去管控不严格的外地购买驾照而不需要在上海硬碰硬考,但鬼知道这种事若干年后会不会变成自己的黑材料?万一过几年整顿金融暴露出自己“勾结”房产商投机倒把,就算不被追究,名声首先就臭了。

中国民营企业有原罪真不是说说的,市场经济最开始搞活时存在漏洞实在太多,让有心人不钻这些漏洞比让男人看见脱光衣服的女人摆在面前不兴奋都更难,好在小布尔乔亚·常最近防腐拒变的能力看涨,又有对冲思想加成,这些漏洞都眼睁睁放过去了——多好的发财机会啊!

有时候没赚到手的钱比亏钱还让人心疼!

上海市如此做法引起了其他地区和厂商强烈不满。政策出台后受冲击最大的是直接与普桑竞争的富康,后者在上海一辆也卖不出去。

湖北省迅速制定报复措施:规定在湖北购买桑塔纳必须缴纳“解困基金”(帮助湖北车企解困),在基金数额上湖北政府表示,我们就大气一点,比上海少收些,定7万元吧。

独一无二的国内汽车贸易战就打了起来:上海不见买富康,湖北不见买桑塔纳。经媒体炒作后全国哗然,连交通部都不得不出面做工作,沪江政治经济学课程上,授课老师也对地方保护政策不以为然。

上海报纸照例看不见丝毫评论,常天浩能了解消息还得益于经常上网浏览并去图书馆阅读外地报纸。

湖北和上海经济明显不对等,即便同样出政策打贸易战,也是湖北吃亏——湖北多少人买轿车?上海多少人买轿车?

所以湖北只能去北京告状,但这没什么卵用,魔都面子硬的很——也不看看长老们从哪里出来的?由于金融危机、经济形势下滑,上海车企经济效益下滑,上海表示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文来来回回协调好久,拖了1年多,最后等2000年经济全面好转后上海才开始让步,还不是有有意识放开,是借着上海牌照公开拍卖制度政策调整放开。

放开后的上海牌照一度比较便宜,拍卖价最低能到8800元,然后又在万元左右盘旋了几个月,后面价格轰地上去了,没追上的人只能懊悔不已。

调整归调整,上海小动作还要搞一搞:一方面为拉动房地产销售,推出“车房组合销售”措施,购买内环线外30万元以上商品房一套,购私车牌照仅需5000元;如购买浦东指定楼盘中的商品房一套,同时所购轿车是沪产桑塔纳或别克,私车牌照免费赠送。

另一方面是推动公务车改革。上海大众、上汽集团、宝钢等大企业员工购买沪产车免费发放牌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